咨詢熱線:13791519761
2019-01-18
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,適合12歲以下兒童,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。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,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。因此,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、腹瀉、遺尿、咳嗽、便秘等疾病。
其特點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為主,全身穴位為輔;手法靈巧獨特,操作規范簡便,且療效顯著??靵砀鴮W兩招吧!
一、脾經(脾土)
位置:①在拇指橈側緣末節,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(用于直推法補脾經);②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(用于直推法清補脾經);③在拇指的螺旋面(用于旋推法補脾經)。
操作: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,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,用右手拇指推之。①直推法:將小兒拇指屈曲,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,稱補脾經(或補脾土);②將小兒拇指伸直,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,稱清脾經(或清補脾經)。③旋推法:拇指面旋推,順時針方向為補,逆時針方向為瀉。一般用300~500次。
作用:脾為后天之本,補之可補虛扶弱,補血生肌,進飲食,化痰涎,助消化,止瀉??;清之可清熱利濕,消食化積。
主治:食欲不振,嘔吐,泄瀉,疳積,痢疾,驚厥,黃疸,濕痰,痿證,疹、痘不出,改變面色等。
說明:經實驗證明:推補脾經有以下作用:①對胃蠕動有促進作用;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;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;④對淀粉酶作用不明顯。
二、肝經(肝木)
位置:在食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食指面向上,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稱為清肝經(或稱平肝或瀉肝)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肝經。一般100~500次。
作用:開郁,除煩,平肝膽之火,息風鎮驚。
主治:目赤,昏閉,煩躁不安,驚風抽搐,口苦咽干。
說明:肝經一般用清法,不用補法,若肝虛應補時,則用補腎經代之,為滋腎養肝法。因腎為肝之母,補腎即補肝。如肝實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瀉心火,或用清天河水、清小腸穴代之,因肝為心之母,實則瀉其子,心與小腸相表里。
三、心經(心火)
位置:在中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中指面向上,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稱為清心經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心經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清熱,瀉心火,補益心血,養心安神。
主治:小便不利,口舌生瘡,目赤,五心煩熱,驚惕不安。
說明:心經一般用瀉法,不用補法,因心火不能妄動。若心氣虛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。如患兒高熱并見兩顴腮部色赤尤甚,為火來爍金,可有劇咳發作,應采用瀉法,推1~2次后.多見兩顴腮色赤消退,對劇咳也可緩解。但對患有肺結核病的兩顴腮色赤者,用之無效。
四、肺經(肺金)
位置:在無名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無名指指面向上,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或來回推稱為清肺經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肺經。100~500次。
作用:宣肺止咳,順氣化痰,疏風解表,清熱通便。
主治:感冒,發熱,咳喘,肺炎,肺虛,自汗,盜汗,便結等癥。
說明:肺經一般用清法或瀉法,不用補法。小兒慢性腹瀉、虛寒瀉,應用本穴時應慎重,推清本穴時間要少,或不取本穴,用之不當,多見腹瀉加??;如患急癥需用本穴時,可推清本穴1~2次,待癥見緩解后,應停用。自汗、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,對肺風喘急等癥,禁用補法。
五、腎經(腎水)
位置:在小指掌面,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。
操作: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,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,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,稱補腎經。100~500次。
作用:腎為先天之本,補腎經可補腎益腦,益氣助神,納氣定喘,溫下元,止虛火等。
主治:五更瀉,遺尿,尿頻,腎虛咳喘,驚風,癲癇,牙痛,骨軟無力,先天不足。
六、大腸
位置:在食指橈側緣,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。
操作:將小兒食指固定于術者左手虎口內,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。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,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,來回推稱清大腸。100~500次。
作用:補之固腸澀便,瀉之清利臟腑之濕熱,平補平瀉導積滯。
主治:積食,口瘡,痢疾,泄瀉,肛門紅腫,脫肛,翻肛,便秘。
說明:大腸有固腸澀便之功,但水瀉(即濕熱瀉)時,應以利尿為主,推大腸時先用瀉法、清法,等尿多后再用補法;里急后重時先用瀉大腸,癥狀緩解后改為清大腸或補大腸。虛證、脫肛者要用補法;翻肛、肛門紅腫、便秘者用瀉法或清法。
七、小腸
位置:在小指尺側緣,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。
操作:患兒立掌,術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,側握小兒四指,使其小指尺側面暴露,再以右手拇指推之,自指根推向指尖,稱清小腸(或稱利小腸或推小腸)。一般100~500次,若單獨推小腸,可推1000次(如無小便時用)。
作用:分別清濁,瀉熱利尿。
主治:水瀉無小便,尿頻,尿閉,尿少,口瘡,伸舌,弄舌,木舌,口唇裂,尿道炎。
八、小天心(魚際交)
位置:在手掌根正中處,大、小魚際之間凹陷中,陰陽池交界處。
操作:令小兒掌心向上,用中指、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,或右手半握拳用食、中指第一、第二節背面搗之。揉100~500次;掐3~5次;搗5~20次。
作用:通竅散結,暢通經絡,安神鎮驚,清熱利尿,明目,矯正筋脈的拘急或偏勝。
主治:感冒發熱,神昏,煩躁不安,驚風,抽搐,癲癇,失眠,夜啼,一切眼疾,小便不利,疹痘欲出不透,解顱等癥。
九、陰陽
位置:在手掌根部,小天心穴的兩側,拇指側為陽池穴,小指側為陰池穴。
操作:術者以兩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兩側分推,稱分陰陽;自小天心兩側的陰池穴、陽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,稱合陰陽。100~300次。
作用:分陰陽有調和臟腑,平衡陰陽的作用;合陰陽有利痰散結的作用。
主治:感冒發熱、寒熱往來、紅白痢疾、腸炎、驚風、抽搐、泄瀉、嘔吐、黃疸;痰涎壅盛、胸悶咳喘。
十、板門
位置:在拇指下,手掌大魚際平面。
操作:使小兒大魚際暴露,術者用右手拇指來回推之稱清板門;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,稱揉板門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清熱涼血,止血除煩,消食化積,具有升降之功。
主治:食欲不振、嘔吐、泄瀉、感冒發熱、高熱不退、陰虛內熱、疹痘潮熱不退或疹痘后低熱、煩躁不安、口臭、鼻出血、鼻腔炎、上牙齦紅腫、光面舌、苔厚等。
十一、內勞宮
位置:在掌心中央。
操作: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,稱掐揉內勞宮;以中指端點患兒手掌中心處,微用力后迅速抬起,稱點內勞宮;在掌心中滴幾滴涼水,以指端逆運內勞宮,或從小指掌面運到掌心,稱運內勞宮或水底撈明月。揉100~300次,運10~30次,掐3~5次。
作用:清熱除煩,瀉心火。
主治:一切熱證,發熱,口渴,心煩不寧,睡眠不寧,口瘡,目赤,小便不利。
十二、內八卦(內八方)
位置:在手掌內。取法:以左手為例,掌根在上為北,以內勞宮為圓心,以內勞宮到中指根橫紋的2/3處為半徑畫圓,內八卦即分布在該圓上。
操作:術者左手托小兒四指,使掌心向上,右手以拇指外側緣在穴上推運,順時針方向推運稱順運內八卦;逆時針方向推運稱逆運內八卦。操作時應蓋住或輕運離宮。100~300次。
作用:開胸化痰,利氣利膈,消食除脹。
主治:咳嗽痰喘,嘔吐,食積,食欲不振,腹瀉,腹脹,煩躁不安等。
十三、四橫紋(南派又稱小橫紋)
位置: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橫紋處,即指掌交界處。
操作:使小兒掌心向上,用拇指橈側緣從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根橫紋逐個來回推之或掐之,稱清四橫紋(推四橫紋)或掐四橫紋;推四橫紋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橫紋處左右來回橫擦。每個橫紋推50~200次(獨穴用需800次)或掐5~8次。
作用:調中行氣,和氣血,消脹滿,退熱除煩,散瘀結,引臟腑之熱外行。
主治:腹脹,口瘡,唇裂,傷食,疳積,食欲不振等。
說明:四橫紋為本派常用穴之一,常用于消腹脹,治口瘡,尤其以治療上下唇的潰瘍面效果好。
十四、小橫紋(南派又稱掌小橫紋)
位置:在掌面小指根橫紋之下,掌橫紋之上的高起部位。
操作:令小兒掌心向上,術者以右手中指揉之,稱揉小橫紋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清熱散結,宣肺止咳化痰。
主治:一切咳喘證,口舌生瘡。
說明:本穴對呼吸系統疾病效果好。
十五、腎頂
位置:在小指掌面末端處。
操作:術者以左手虎口夾住小兒小指,右手中指指面揉之,稱揉腎頂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收斂元氣,固表止汗。
主治:自汗,盜汗,解顱、水疝等。
十六、腎紋
位置:小指掌面末節橫紋處。
操作:術者以左手虎口夾住小兒小指,右手中指指面揉之,稱揉腎紋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散瘀熱,引內熱外行。
主治:目赤,熱毒內陷,內熱外寒,高熱手足涼等。
十七、運水入土
位置:自小指掌面指尖(腎水穴)至拇指橈側緣指尖(脾土穴),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。
操作:自小指掌面指尖起,沿手掌邊緣,經小天心穴推運至拇指橈側緣指尖。100~300次。
作用:健脾助運,潤燥通便。
主治:多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完谷不化、腹瀉痢疾、便秘、疳積等。
十八、運土入水
位置:自拇指橈側緣指尖(脾土穴)至小指掌面指尖(腎水穴),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。
操作:自拇指橈側緣指尖開始,沿手掌邊緣,經小天心穴推運至小指掌面指尖。100~300次。
作用:清脾胃之濕熱,補腎水之不足。
主治:多用于新證、實證,如濕熱內蘊所致的少腹脹滿、泄瀉、痢疾、小便赤澀等。
十九、總筋
位置:在掌面腕橫紋的中點。
操作:術者左手托小兒手,使其掌心向上,右手中指揉之,稱揉總筋;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,稱掐總筋或掐揉總筋。揉100~300次,掐3~5次。
作用:瀉熱散結,通調周身氣機。
主治:心經有熱,驚風,夜啼,潮熱,口舌生瘡,實火牙痛及一切實熱證。
說明:本穴為治療口瘡主穴之一,尤其對舌尖及舌面口瘡糜爛療效好。
二十、天河水
位置:在前臂內側正中,自腕橫紋中點(總筋)至肘橫紋中點(曲澤)成一直線。
操作:
1.清天河水:術者左手托住小兒前臂及手腕,使其掌心向上,右手拇指或食、中指并攏,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,即自總筋穴推至曲澤穴,稱清天河水(所有穴向心推為補,唯獨天河水向心推為清)。該穴常用清法,100~300次。
2.大清天河水:在前臂掌面,由內勞宮推至曲澤穴,稱大清天河水。拿法、推法同上。100~300次。
3.打馬過天河水:拿法同上,術者先以右手中指運內勞宮,再以食、中二指的指端蘸涼水,自總筋、內關、間使循天河水向上彈打至洪池穴(曲澤穴)。各穴彈打3~5下為一遍,共彈打3遍為1次治療。
作用:清熱除煩,鎮驚,瀉心火,利尿。
主治:外感發熱,口渴,口干,煩躁,夜啼,睡眠不寧,口瘡,重舌、木舌、伸舌、弄舌,痰喘,咳嗽,小便短澀等一切熱證。
請在線客服為您介紹
看完介紹還在觀望?早預定早安心,愛得果園就是做專業,點擊下方,別因錯過正規一流公司而后悔莫及!
臨沂月嫂公司哪家好?臨沂愛得果園家庭服務有限公司是為寶寶媽咪提供科學喂養、月子食譜等臨沂專業月嫂服務、育嬰師等家政服務。
臨沂月嫂價格咨詢電話:13791519761